星石快评丨美联储鹰派程度未超预期,无需担忧中美政策错位
北京时间12月16日,美联储公布了12月议息会议决议。整体来看,虽然此次会议表态鹰派气息较重,但由于前期鲍威尔等官员已经释放政策转向信号,鹰派程度并未超出市场预期。会后市场反应也较为积极,美股三大指数均收涨。
与11月相比,本次会议表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Taper节奏加快。鉴于通货膨胀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进一步改善,自2022年1月起美联储将每月缩减购买的规模由150亿美元增加至300亿美元,即每月减少购买200亿美元的国债购买量和100亿美元的MBS购买量。同时美联储表示“每个月类似的净资产购买步伐的减少可能是适当的”,按照这一节奏推算,美联储将于明年3月正式结束Taper。
图:美联储每月资产购买计划规模

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虚线部分为预测值
(2)点阵图显示明年可能出现多次加息。12月点阵图显示所有委员均同意明年开始加息,18名委员中有10名认为将于2022年加息3次,较9月点阵图出现明显增加。因此,2022年利率预测中值也由0.3%上升至0.9%。

资料来源:美联储
(3)会后声明删除了“暂时性”通胀和“允许通胀在一段时间内高于2%”的表述,认为通胀水平的上升是由“供需失衡”导致的。同时,对明年的通胀水平和GDP增速进行了上调。12月经济预测中,预期2021、2022年和2023年PCE分别为5.3%、2.6%和2.3%,较9月预期分别上调1.1、0.4和0.1个百分点;预期2022年美国GDP增速为4.0%,较9月小幅上调0.2个百分点。
(4)发布会上,鲍威尔表示:Taper和加息不会同时进行,但在缩减结束和开始加息之间的间隔将比上个周期更短;通胀已经高于目标,美联储可能会在实现充分就业前加息。
我们认为通胀水平高企是美联储加快Taper的主要原因。会后鲍威尔表示不会在Taper结束前加息但可能会在充分就业实现前加息,表明相比就业恢复通胀快速上升带来的政策压力可能更大。目前美联储可能希望通过加快Taper进行预期管理,以防形成通胀预期的自我实现。
向后看,美国货币政策将在明年保持边际收紧的状态,但目前较为确定的是2022年一季度美联储大概率不会加息,也为我国货币政策提供了宽松窗口。
预计2022年中美货币政策会出现背离,这主要是由经济周期的背离导致的。向后看,通胀压力下美联储将继续边际收紧货币政策,但对国内政策制定的掣肘不大。一方面,我国货币政策在疫情后较快的回归正常化,整体节奏仍领先于美联储;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可以吸收海外货币政策的变化,2020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较多也为国内政策自主性留出空间。预计我国政策制定将继续“以我为主”,政策重心主要在经济增长上,货币政策将保持稳中偏松。

资料来源:Wind
我们认为无需过多担忧两国经济、政策周期的错位,A股市场的表现主要仍以国内基本面为主,外部扰动的影响不大。在国内政策基调偏暖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将有越来越多的行业景气度出现好转,国内经济基本面也逐渐向好,A股市场中的结构性机会将层出不穷,今年以来关注度较低的消费板块在明年也大概率会出现不错的表现。如果后续疫情的影响继续减弱,居民潜在消费需求释放带来的消费企业盈利改善可能会超出预期。
风险提示:本报告所载信息和资料来源于公开渠道,本公司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充足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适当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观点等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