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随笔丨消费的症结及转机
时间:2025-01-17
作者:喻宗亮
本期作者
目前市场对于消费低迷形成了一致预期,并且认为在较长时间内都无法逆转。本文认为消费低迷背后的原因,来自于特殊时期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地产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的放缓影响了居民收入,第二产业的快速突破,在扩大出口份额的同时带来了国内产能过剩。当下我国在中美竞争逐步站稳脚跟、国内经济下行趋势不止的情况下,政策从生产转向消费的倾斜是正合时宜的。长期看,生产效率决定了收入和消费水平,我们在国内生产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应当对长期的消费充满信心。当前消费的低迷是特殊时期的结果,并不代表未来,当下股市对消费极端低迷的预期蕴含了巨大的投资机会。
一、分解消费降速
社零增速在疫情前基本维持9%左右增长,预计2024增速放缓到3.5%。其中,可支配收入增速从9%放缓到5%,贡献了4个百分点;消费支出率在2019年Q3为67.6%,2024年Q3为66.7%,贡献了1.5个百分点。消费支出率在疫情期间受到比较大的制约,自2023年放开以来,支出率整体呈修复态势,目前逐步接近疫情前水平。所以,消费放缓的核心在于收入增速的明显放缓。
疫情前GDP增速在6%左右,目前仅放缓到5%左右,幅度并不大,为什么收入上的感受差异如此明显?
主要还是在于经济内部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人力密集程度的不同,决定了同等GDP增速,但内部结构发生变化时,居民收入感受差异大。由于第三产业的人力成本占比更高,当第三产业发展更快时,居民的收入获得感会更强。疫情前第三产业的GDP增速稳定的高于第二产业增速2个点左右。但疫情后,大部分时间第三产业增速慢于第二产业,特别是在2024年。总的来说,疫情后产业结构的显著变化带来了当前消费的困境,下文将从两个产业展开论述。
疫情以来第三产业增速显著放缓
来源:Wind
二、第三产业低迷——地产的崩溃
第三产业自2020年以后的显著放缓,既有疫情影响的因素,也有行业整治的影响,包括地产、互联网、医药、教培、金融等,最显著的当属地产。2021年地产调整以来,住宅销售面积从15.5亿平下降到8亿平左右,下滑幅度接近50%。
地产的下滑从几个方面影响消费:1)地产链条的支出大幅下降,一个是通过土地出让金大幅下降的途径影响到政府相关的支出,一个是居民住房相关的消费明显下降。2)房价下跌的负财富效应,过去20多年中国房价并没有经历太长时间的下跌,本次房价下行3年多,对于居民消费信心的冲击应当来说是较大的。过去三年居民新增存款明显偏离长期趋势,除各类资产腾挪的影响外,居民减少购房支出基本可以解释绝大部分。居民新增存款≈(人均收入-人均支出)*14亿-购房支出,购房支出在过去3年少了6-7万亿量级,与居民新增存款明显多增的金额相接近。
从长期看,过去住房支出在居民生活中比重显著偏高,随着房价下跌以及住房需求的饱和,住房支出占比是明显下降的,这意味着居民在未来会有更多在其他方面的支出。但在房价下跌和中美竞争的这几年,预期的不稳定带来的是消费的谨慎。
疫情以来居民购房支出的减少可解释超额储蓄的增加
来源:Wind
当前,疫情的影响已经消退。地产行业整治从国民经济长远健康发展来看,无疑是很有必要的,目前行业整治也接近尾声,关注点在于,地产能否止跌回稳。地产不管从销量还是新开工下滑幅度,已经达到高于国际可比经验,从时间和空间上看,下行冲击最大的时间可能已经过去了。再加上政策明确提出促进房地产止跌回稳,考虑潜在的政策储备,我们认为地产企稳的概率在明显提升。
国际经验来看国内地产下行周期和幅度基本到位
来源:海通证券
三、第二产业的崛起——中美的竞争
自中美贸易摩擦以来,中国对于制造业的重视程度明显超出以往。在中美竞争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制造业无疑是非常正确的战略。日本地产泡沫破灭后,调整近30年时间,背后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产业竞争力的下降。
从企业中长期贷款趋势来看,除2024年外,过去六年基本是在持续增长的,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总信贷的比重也一路飙升,而且与PPI的走势没有呈现相关性。一般来讲,企业利润下行期,自然会减少中长期贷款,但过去的六年并没有体现这一点,这应当与国家大力鼓励制造业发展是直接相关的。
疫情以来企业中长期贷款穿越周期
来源:Wind
从制造业投资增速来看,也可以很清晰地看出这一点。疫情前4年的制造业投资增速平均在5%出头,疫情后即使加上2020年,过去5年的制造业复合增速在7%左右。在整体经济增速下台阶的情况下,制造业投资增速反而上了一个台阶。
疫情以来制造业投资增速上台阶
来源:Wind
回顾过去六年,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制造业的进步是惊人的。除传统制造业外,在偏高端的汽车、军工、工程机械、新能源、创新药等的进步也是全方位的,芯片卡脖子领域的进展也是超出市场的预期,快速缩短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
中国的出口并没有在关税战后萎缩,反而更强了;但事情的另外一面是,制造业的大规模投资带来了国内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影响了企业的盈利,也进一步影响了居民的收入水平。同时,由于国家在制造业上大力气的投入,消费领域的支持自然会相对少一些。
四、消费转机及中长期的展望
2024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高层会议和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我们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变化,一方面肯定了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提出投资要更加注重效益,这无疑是在生产与消费之间的重新平衡。对我国来说,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对于长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中美竞争中逐步站稳脚跟、国内经济下行趋势不止的情况下,政策从生产向消费的倾斜是正合时宜的。
长期看,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决定了国家的综合实力,也决定了居民的生活水平能达到什么程度,生产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消费。过去的六年,我们的制造业可以说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制造业在全球占比达到三分之一,历史上仅次于二战时期美国,我们对中国的制造业充满信心,也应当对未来的消费充满信心。中短期地产的止跌企稳会带来消费的转机,长期中美竞争的突围会给消费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中国制造业全球占比快速提升
来源:Wind
风险提示
本报告所载信息和资料来源于公开渠道,本公司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充足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适当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观点等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