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盘点:2024年基金行业观察
2024年即将过去,对于股市而言,经济动能不足、国内政策转向以及海外不确定性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叠加股市流动性的阶段性变化,A股市场表现先抑后扬。在不同的股市阶段中,不同风格演绎也较为极致。
目前A股市场估值修复阶段已经接近尾声,面对新的一年,A股市场和基金市场将有怎样的表现?
01市场行情复盘:政策发力带动股市反转,稳定风格先行,成长风格后来居上
全年维度看,股市主要指数均表现上涨,稳定类资产表现好于成长类资产,大盘风格优于小盘风格,金融板块表现较为突出。
全年来看,稳定类好于成长类,大盘优于小盘
资料来源:Wind
分阶段看,2024年的市场行情可以分为两大阶段,政策发力是股市出现反转的主要动力。
第一阶段:1-9月中旬,国内经济内生动能不足对市场情绪造成持续性压制,期间股市还出现过阶段性的流动性冲击,虽然部分资金围绕政策期待进行博弈,但股市整体表现为弱震荡。这一阶段中,主要指数表现不佳,大盘价值股和金融风格表现亮眼,小盘股、成长股及消费股表现弱于市场整体水平。
第二阶段:9月末,国内政策出现重大转向,政策发力进入新的阶段,带动市场经济预期和股市情绪的快速反弹,市场进入估值修复阶段,各类资产轮番表现。这一阶段中,主要指数均出现了明显修复,与前一阶段相比,股市风格出现了明显反转,成长风格和小盘股反弹幅度更大,北交所表现更为亮眼。
02偏股型基金规模及收益表现:规模表现分化,收益年内回正
▶︎1.基金规模:主动型基金规模逐步下降,被动投资火热
截至今年12月27日,主动偏股型公募基金规模为3.8万亿元,较去年出现了明显回落而被动型基金规模快速增长至3.5万亿元。从持股规模来看,今年三季度末,主动偏股型基金持有A股市值为2.8万亿元,被动型基金持有A股市值为3.16万亿元,被动型基金持股市值首次超过了主动偏股型基金。从发行端来看,整体公募偏股型基金发行依旧偏弱,截至12月27日,今年偏股型新成立基金份额3110亿份,略低于去年。
公募基金现状
资料来源:Wind;主动偏股型公募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和灵活配置型,被动型基金包括被动指数型和增强指数型,并剔除ETF联接基金市值,截至2024.12.27。
私募基金行业同样也存在着资产净值下降、备案规模回落的情况,行业正在面临供给出清。截至11月30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现存数量从2023年末的9.7万只下降至8.9万只,资产净值由2023年末的5.7万亿回落至5.2万亿,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数量由2023年末的8469家减少至8035家。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现状
资料来源:Wind,基金业协会,截至2024.11.30
▶︎2.基金收益:偏股型公募基金年内收益回正
与规模表现不同,今年偏股型公募基金结束了连续两年的下跌,在9月实现了收益回正的过程。截至12月27日,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中证偏股型基金指数和中证主动偏股型基金指数年内收益率分别为5.11%、5.80%、4.46%。从收益率分布来看,被动型基金表现优于主动型基金,84%的被动型基金年内收益为正,70%的主动偏股型基金年内收益为正。
多数基金实现年内收益回正的过程
资料来源:Wind;数据截至2024.12.27,主动偏股型公募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和灵活配置型,保留A类份额;被动型基金包括被动指数型和增强指数型,保留A类份额。
03等待基本面引领下一阶段表现,主动偏股型居上”基金有望“后来
▶︎1.估值修复阶段或已接近尾声
全年维度看,目前股市估值较年初水平有所修复,大多数宽基指数的估值处于相对合理的水平。从市盈率角度看,A股市场中创业板指数、消费风格指数以及港股市场的估值分位数明显较低,上证50、沪深300、中证A500、成长风格指数和金融风格指数的估值修复更加明显。从市净率角度看,估值修复的更加均衡,但各指数均处于合理低估状态。
估值修复阶段或已接近尾声
资料来源:Wind,截至2024.12.27
从股债收益比角度看,当前沪深300和国证A指的ERP指数分别为6.0%和3.7%,分别为2016年以来82%和84%分位数的偏高水平,意味着当前权益类资产仍具有较高的中长期投资性价比。
权益类资产仍具有较高的中长期投资性价比
资料来源:Wind,截至2024.12.27
▶︎2.基本面有望引领下一阶段市场表现
从历史数据来看,A股市场似乎每隔5年左右就会出现一轮新的周期,这和经济政策驱动有较强的关系。
以M1为观察变量来看,如果经济稳增长政策有效实施并对经济复苏有推动力,M1增速将出现明显的回升。在1999年初、2004年底、2009年初、2014年初以及2019年初 M1同比增速拐点出现后,A股市场均有表现较好的阶段。
2024年9月以来,政策发力带动经济逐渐好转的迹象初步显现,M1同比增速连续2个月回升,M1同比增速或已迎来新的拐点。相应的,股市从9月末开始反弹。
M1增速拐点或为市场行情的先行指标
资料来源:Wind,截至2024.11.30
向后看,此轮稳经济的政策决心很强,总量政策基调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货币政策再度转为“适度宽松”,财政方面有望提高赤字率,预计随着政策发力将带来新一轮的经济复苏周期,基本面持续好转将带动股市进入下一阶段。
▶︎3.主观权益基金有望“后来居上”
目前,信托等中高收益类资产的收益表现相对不佳,利率债等确定性较高的资产收益率出现了持续下行,国内居民面临较明显“资产荒”。在这种资产荒的状态下,如果权益市场赚钱效应跟随基本面好转而改善,投资者可能会增加对权益类资产的投资。
2024年9月之前,ETF规模快速扩张,主要以重要机构投资者维稳为主。9月末以来,随着股市估值修复,ETF已经成为了居民入市的重要工具。10月底以来中证A500ETF联接基金批量发行,银行渠道认购热情明显提升。
当估值从低位快速回升时,由于被动型基金仓位更高,能更好的捕捉到市场的β,主动偏股型基金表现不及被动型基金,例如2014年下半年、2019年1季度。
在估值快速提升期后,主动偏股型基金表现趋好。在估值快速提升期后,由于被动投资跟踪的宽基指数多选取市值较大、流动性较好的个股作为指数样本,可能会在指数调整时纳入估值扩张已经较为充分的个股,而主动偏股型基金会围绕基本面的深入研究,深耕于不同的α挖掘策略。伴随着基金行业经历了三年多的熊市行情和持续的基金供给侧出清,目前市场上留下的主观基金管理人更为优质,有望在基本面向好的趋势下表现更佳,例如2015年-2016年6月,2019年5月-2021年8月。
在估值快速提升期后,主动偏股型基金表现趋好
资料来源:Wind,截至2024.12.27
今年以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持有3年的年化收益率在创下2007年以来新低后小幅反弹,目前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3年年化收益率处于-10%左右的历史低位。当前政策发力正带动股市逐渐走出底部,企业盈利的改善为主动型基金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尤其是在那些盈利增长较快的行业和公司中。主动偏股型基金经历寒冬后,或许春天正在途中。
资料来源:Wind,截至2024.12.27
风险提示
本报告所载信息和资料来源于公开渠道,本公司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充足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适当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观点等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